-
一、南疆印象
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疆有5个地州,其中和田、喀什、克孜勒苏南疆三地州是新疆最遥远的区域,也是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地方,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,对内地游客来说充满了神秘感,是维吾尔族主要聚住区,民族建筑特色和民俗风情颇似中亚阿拉伯国家。城镇乡村以一块块绿州形态镶嵌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当车辆行驶在无边无际土黄色荒凉寂寞的沙漠边缘,眼前不时会出现零零星星的绿洲,一个个村庄,公路边 茂密的树林下掩映着座座农舍,牛羊悠闲地吃草,人们在巨幅条田里劳作,路边林带下搭着一个个凉棚,里面堆放着售卖的瓜果。这时你会一扫疲惫和视觉疲劳,为大自然里生命的活动、劳动的创造而感动。
乡村“巴扎”
行走在南疆的大地上,往往会碰上赶“巴扎”,就是乡村集市,但巴扎的内涵丰富,功能远远不止物品交易 ,“巴扎”在波斯语里直译是“大门外面的事情”。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中亚民族至少从元代开始就用巴扎称呼集市,它是物流集散地、新闻和小道消息发源地、手艺人展示的舞台、美食展示会、社交约会场所、麦西来甫演出的舞台、孩子们的游乐园等等,是声音、色彩、味觉的大聚会,是平静世俗生活的高潮,巴扎会在黄昏时散去。对慵懒平静的乡村居民来说,逛巴扎会上瘾,一次巴扎逛完会期待下一个巴扎日。巴扎一般自发地设村庄的十字路口或在公路边,沿公路边停满了人力车,马、牛、驴拉的畜力车,还有拖拉机等农用车 ,车上、地上摆满了袋子、筐子,熙熙攘攘的农人们带着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,粮油鸡蛋、家禽家畜、手工艺品、牵着马匹牛羊、还有从城市巴扎贩运过来的物品在巴扎上交易,路边挤得水泄不通。有的维吾尔族老乡还会特意穿上袷袢(民族服装,类似长袍)很隆重地来赶巴扎。南疆每个绿洲的村庄都会有自己的巴扎,而且往往用“星期几”来命名,某一个村庄的巴扎是“星期一巴扎” ,它的邻村就是“星期二巴扎”,以此类推到“星期天巴扎”,自发形成循环的巴扎转盘。如果一个人想一直逛巴扎,就可以从一个巴扎到另一个巴扎一直逛下去,就像天天过节一样。所以旅途中若逢上巴扎日,游人们就有幸在不经意间观赏到了一幅喧闹的民俗风情图。(未完待续)
举报
